云南:科技服务送到田间 特色农业如虎添翼

来源:云南网 2024-03-27 09:14:1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科技服务送到田间 特色农业如虎添翼

  近年来,云南省各级科技特派团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挥专家优势,助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成果示范、培训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在云岭大地推广应用,农民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不断壮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昆明市:用好专家金点子

  李春燕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联系专家和禄劝县科技特派员,牵头实施了高原特色蓝莓引种试验示范暨省级科技特派员等多个科技项目,以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把“金点子”变成“金果子”,带动项目实施地群众增收1137.8万元。

  “禄劝县科技特派员认定数连续四年排名全省前三。”李春燕说,2021年以来,科技特派员累计服务企业256家,创办企业、合作社48家,引进新品种84个,推广新技术76项,建立示范基地74个,为受援地引进项目37个、资金1485万元,培养基层技术骨干664人,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禄劝县,专家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近三年来,禄劝县成功申报4个专家工作站,服务阳光玫瑰、车厘子、道地滇重楼、林下天麻等产业发展。同时,聚焦强化科技赋能,先后选派194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下乡下田,指导农业农村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发挥科技特派团、特派员、三区人才的作用,科技资源走进千家万户,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围绕东川区产业需求,国家科技特派团将科技支撑与东川区立体气候资源有机结合,聚焦“一产做特”,构建“1+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制定三年服务工作计划,对马铃薯、生猪、鹅、大宗蔬菜产业开展蹲点调研,走村进企与农业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开展交流座谈,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意、问民需、看项目、找短板,全面摸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品种技术需求。

  国家科技特派团充分利用专家优势,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乡村振兴专项,获得专项资金600万元。协助企业申报云南省2023年乡村振兴集成示范项目2个,申报昆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王宝维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鹅产业、马铃薯产业科技小院获批。

  羊产业是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奶山羊养殖起点低、技术不规范、饲养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市场价格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村民们的收入。

  为帮助养殖户破解难题,石林县以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为契机,实施云南省石林县奶山羊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特派团结合云南气候特点,探索云南奶山羊规模化羊场建设模式,建立石林奶山羊遗传资源自然保护区,指导养殖户异地交换种公羊,研究并推广应用奶山羊良种繁育技术,创新推广中药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与示范,从种、料、管、防及加工等产业链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奶山羊生产性能、产品质量等养殖加工技术水平,积极研发奶山羊乳制品深加工和精包装技术,为乡村振兴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023年,该科技特派团共培养研究生3名、技术培训200余人次,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编写了5个圭山奶山羊养殖技术标准;完成奶山羊布病抗体检测5000余份;建成圭山羊基础保种群270余只,含14个家系;研发了山羊奶发酵乳和奶酪产品各1个。

  云报全媒体记者 茶志福 喻劲猛 余红 通讯员 吴丽 朱钰 王白鹭

  临沧市:精准帮扶边境村

  2022年7月,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启动会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召开,标志着云南省科技特派队服务边境村建设的工作全面展开。省农业科学院从12个科研院所中选拔了70名博士研究生,组成了9支科技特派队,精准服务临沧10个乡镇(社区)和44个边境村。

  科技特派队深入开展调研,在摸清当地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形成了一村一份资源清单、一份发展对策清单。针对边境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和产业发展需求,科技特派队积极开展科技培训,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了现代农业知识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沧源县芒卡镇以种植生姜、花椒、沃柑等作物为主,因去年降雨量较多,先后引发了姜瘟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危害。科技人员了解到情况后,及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群众解决了问题,去年以来共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50余个。

  科技特派队根据当地条件和群众愿望,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以及团队背后的科技资源力量,帮助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技术,改进种植模式,通过试验示范引进推广了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

  沧源县班洪乡科技特派队结合当地优势,对传统蔬菜产业进行优化整合,引进“绿美人豇豆”“云夏白5号”等5个蔬菜新品种,建设蔬菜示范基地257亩。引进“珍禾68”“曲辰28”玉米新品种,开展青贮饲料玉米种植示范140亩。沧源县单甲乡科技特派队开展了滇黄精规范化种植和“茶园+滇黄精”复合种植,建立示范基地200亩;开展茶园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示范200亩;引进“文陆稻4号”、“文陆稻10号”等5个旱稻新品种进行筛选示范,建立示范基地50亩,最高亩产达315公斤,较老品种增产一倍以上。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科技特派队建立辣椒示范基地101亩,引入辣椒新品种5个;开展玉米—魔芋带状复合种植、魔芋遮阳网下种植、魔芋净作3种模式推广,带动群众发展魔芋种植134亩;开展桑树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引进“云桑5号”“强桑1号”等5个桑树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200亩;开展“桑树集约化栽培与管理+桑枝还田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簇中标准化管理集成技术”推广。

  镇康县勐堆乡科技特派队先后在竹瓦村、茶叶林村等开展了坚果高效田间管理技术、香料烟种植和稻烟轮作模式、有机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等推广示范。

  科技特派队通过“科技特派队+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沧源县班老乡科技特派队与沧源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示范点,帮助企业和群众发展辣椒产业;与沧源县莲军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优质高产临沧坚果品种+绿色肥料高效精准示范”等。通过科技特派队牵线搭桥,镇康县勐堆乡科技特派队积极帮扶竹瓦村蜂蜜加工合作社,因地制宜引进中华蜜蜂活框养殖技术,为养殖户发放蜂种,开展科技培训,使养蜂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养殖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林 见习记者 李铁成 通讯员 李育芬 尹光辉

  华宁县:鲜食玉米增产增效

  3月5日傍晚,在华宁县宁州街道平地社区马家冲待客处,由几张凳子、一个投影仪组成的“农民课堂”显得有些简朴,然而讲课的老师却不简单,他们有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也有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专家,还有熟知华宁当地情况的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在场的100多名优质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区农户带来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培训,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华宁县光照适中,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有利于鲜食玉米种植。但目前鲜食玉米生产存在品种单一、种植技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影响种植效益。

  为此,华宁县实施了优质鲜食玉米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科技特派团团长陈洪梅说:“实施华宁科技特派团鲜食玉米项目,主要目的是提高全县鲜食玉米种植水平,把产业做大做强,给农户带来实际收入。”

  在优质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区,科技特派团专家除了举办专业培训外,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种苗基地现场指导农户,对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并免费为项目核心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补助。

  “因为科技特派团鲜食玉米项目落地社区,我们先富脑袋后富钱袋,大家科技意识都提高了不少。”平地社区高寨村村民杨伟说。

  据统计,自2023年优质鲜食玉米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开展以来,马家冲小组建设优质鲜食玉米核心示范区105亩,带苞叶鲜果穗平均亩产1394.55公斤,平均亩产值4880.93元,辐射带动全县应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种植鲜食玉米2260亩,辐射区产量286.45万公斤,总产值1085.6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2024年,示范区内核心区种植面积扩大至215亩,预计辐射带动种植优质鲜食玉米3000亩以上。华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春帆说:“2024年,我们将加大力度,统一品种、规定种植、供应肥料、防控病虫害,提高鲜食玉米产量,进一步增加产值,助力农户增收。”

  陈洪梅说:“下一步,我们想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灌溉技术、精准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应用在华宁县,做一些试验示范,进一步提高当地鲜食玉米的整齐度和产值。”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璐瑶 通讯员 史骏 陈雪瑞

  建水县:老派作物红薯加速“出圈”

  1月24日清晨,云南省建水县薯类(马铃薯、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杨万林研究员再次坐上前往建水的动车,参加建水县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红薯协会筹备、“建水红薯”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等研讨会。这是他当月第二次前往建水开展基层服务。

  24日下午,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建水县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建水县红薯协会成立筹备会召开。会上,杨万林分析了云南省红薯产业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以及建水县甘薯产业高质量的瓶颈、机遇和路径选择。

  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事情,此协会是全省第一个由地方政府牵头探讨成立的红薯协会,意味着建水红薯发展进入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轨道。

  结合大家的共识和产业需求,特派团再次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牵线搭桥促成以“建水红薯”为主题的“有机及地标农产品认证研讨会”于25日在建水县召开。通过研讨,决定以“建水红薯”为切入点开展地理标志和有机认证,加速品牌培育。

  自2023年云南省建水县薯类(马铃薯、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实施以来,团长先后15次带队前往建水,年累计服务45天;全团组织培训、观摩和现场服务16次,指导服务4家企业、2家合作社,累计培训440人次、现场指导608人次;示范省主推技术“冬马铃薯—夏甘薯轮作增粮增收种植技术”等3项技术,示范面积2460亩,辐射带动达25000亩。围绕红薯产业需求,引进新品种(系)74个进行筛选评价。自育红薯新品种云甘4号示范亩产3836.85公斤,时价亩产值6207.98元。重点示范的十大粮经协同模式之一的“双薯轮作”模式,实现了“一块地一年2季粮,鲜薯亩产超7吨,亩产值超17000元”的突出效果。特派团有针对性的科技示范和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为红薯这个老作物增添了发展的新动力。

  在技术端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特派团也在产业端主动作为。他们策划制定“建水县红薯产业科技招商方案及考察建议”,牵线搭桥促成了建水县领导带队开展科技招商考察和参加2023年第一届中国甘薯大会观摩学习。

  云报全媒体记者 陈云芬

  富宁县:新成果在蔗区生根

  2月下旬,正值糖料甘蔗收购高峰期,每日可见满载原料甘蔗的运输车队排列在云南富宁湘桂糖业有限公司入榨车间附近等待卸货入榨。云南富宁湘桂糖业有限公司第一总经理郭光海介绍,公司近期日榨甘蔗达8000吨,日支付蔗农甘蔗款400万元,每天拉动运输及甘蔗砍收相关收入140万元。

  近三年来,在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富宁县蔗糖产业科技特派团、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建设富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县”等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研发的一系列科技成果在富宁蔗区落地生根,有力支撑富宁县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蔗新品种“云蔗081609”在富宁县7000亩示范区每亩增产500公斤,成为富宁蔗区主栽品种,占新植甘蔗面积的50%以上;“云蔗141313”“云蔗113898”“云蔗0551”“云蔗161020”等品种在富宁蔗区快速繁育示范,良种储备1500吨。

  秋冬植蔗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成为富宁蔗区主推技术,改变了富宁蔗区以春植蔗为主的种植模式,2023/2024秋冬植甘蔗16000亩,比上年增加13000亩,占新植蔗面积的70%以上。通过甘蔗种植带头人的培训及企业配套扶持政策优化,一批年轻人放弃外出打工,积极发展规模化甘蔗种植,2023/2024秋冬植季,大户种植甘蔗面积7500亩,占新植总面积的46.9%。

  2月,在甘蔗宿根保墒管理的关键时期,特派团专家和企业农务技术人员先后在富宁县甘蔗主产乡镇召开宿根保墒技术培训。特派团还针对甘蔗生产全生育期对实用技术的需求,把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及时输送到富宁蔗区,促进当地甘蔗生产水平提升。  (云报全媒体通讯员 赵培方 黄仕龙 郭光海)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通过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成果示范、培训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在云岭大地推广应用,农民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生产主体

2024年03月27日 09:14

3月25日至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十六字”治水思路,落实省委工作要求

2024年03月27日 09:09

从宁波市中心东行50公里,有个北仑区。它向海而生、因港而兴,不仅是浙江乃至全国的开放高地、临港产业新城,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承载地。

2024年03月27日 09:03

26日,“投资中国”首场标志性活动在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企业家和外国在华商协会代表参加。

2024年03月27日 07:36

  3月的博鳌,潮平海阔,绿意盎然。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如期而至。  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的呼声更加强烈。全球政商学

2024年03月26日 22:44

针对消费者反映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字太小、颜色浅、藏得深”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26日发布《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

2024年03月26日 22:42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新鲜事迎面而来:一个个共享电源立在田埂上,农民拿出手机扫一扫,插上抽水泵就能通电灌溉。“送电入田,随扫随用”,畅通

2024年03月26日 20:41

2024年,云南将继续健全完善推动重大改革任务全过程落实工作机制,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改革任务全链条、闭环式落实。

2024年03月26日 19:29

2023年以来,我省聚焦老年人和儿童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措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2024年03月26日 18:23

3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瑙鲁总统阿迪昂举行会谈。

2024年03月26日 17:08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